SEO教程第二篇:帮助搜索引擎找到网站/网页
一个新的网站或网页要被搜索引擎抓取的话,首先得有途径让搜索引擎知道该URL。通常可以向搜索引擎主动提交或搜索引…
一个新的网站或网页要被搜索引擎抓取的话,首先得有途径让搜索引擎知道该URL。通常可以向搜索引擎主动提交或搜索引擎“蜘蛛”通过第三方链接爬行至URL。虽然让搜索引擎主动爬行是最好的途径,但很多新网站是没有什么外链的。
如果是一个新网站,推荐通过向搜索引擎主动提交的方式向搜索引擎“报到”。
以下是主要的搜索引擎提交的工具入口:
百度搜索资源平台:https://ziyuan.baidu.com/
搜狗站长平台:http://zhanzhang.sogou.com/
必应站长工具:https://www.bing.com/webmasters/
360站长平台:http://zhanzhang.so.com/
神马站长平台:https://zhanzhang.sm.cn/
Google Search Console:https://search.google.com/search-console
内部链接的重要性
当网站向搜索引擎提交后,一般情况下搜索引擎“蜘蛛”会开始爬行相关URL,这时网站要尽量做好内部链接,这样“蜘蛛”一旦进入某一个URL,就相当于进入到一张网,可以延展到整个网站的所有URL。
做好内部链接的通常做法有:首页放置可以直达各栏目的链接、各栏目页面有栏目内中所有内容的链接(可分页)、文章页面放置相关文章的链接(4-10个)等。
导航对搜索引擎非常重要
网站导航对于帮助访问者快速找到所需内容非常重要,它也可以帮助搜索引擎了解哪些是网站所有者认为重要的内容。虽然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是在网页级别提供的,但它也希望了解网页在网站这个更大层面上的作用。
所有网站都有首页或“根”网页,这通常是网站上最常被访问的页面,也是很多访问者浏览网站的起点。除非您的网站只有极少量的页面,否则您应该考虑访问者将如何从一个内容宽泛的页面(根网页)转到包含更加具体的内容的页面。围绕特定主题的页面是否多到需要创建一个页面来介绍这些相关的页面(例如,根网页 -> 相关栏目列表 -> 文章/特定内容)?是否有数百种不同的产品,需要分类到多个类别页面和子类别页面中?
需要避免的错误做法:
- 创建过于复杂的导航链接网页,例如将网站上的所有页面都相互链接。
- 过度拆分内容(以至于从首页点击 10 次后才能访问目标内容)。
目录结构不宜太复杂
例如“…/dir1/dir2/dir3/dir4/dir5/dir6/page.html”这样的URL是不利于SEO的,内容再多的网站,也不建议使用太深层的目录结构。搜索引擎抓取内容的时候,会优先抓取网站根目录(/)中的内容,然后再往下一级目录爬行,如果目录层次太深,很有可能会被搜索引擎蜘蛛放弃爬行。
外链的重要性
上面提到,搜索引擎“蜘蛛”可通过第三方链接爬行至URL,第三方链接也称为外链。外链在SEO领域是非常重要的,谷歌的PageRank算法最开始就是通过判断外链的多少来决定网页的权重的,通俗的讲就是当某一个URL被很多外链推荐,说明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内容。
由于外链的重要性,被很多人滥用,例如买卖外链、站群相互刷外链等。导致PageRank算法的初衷无法实现,很多获得大量外链的内容不是因为很有价值被推荐,而是沦为一种人为的作弊手段。所以各大搜索引擎相继更新了算法,对作弊行为进行打击,主要逻辑如下:
- 外链来源的可信度:例如一些不知名网站推荐的外链将不会获得很高权重,一些本来就权重很差的网站/网页推荐的外链不但不会获得权重,还有可能造成反效果。
- 外链来源的相关度: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当一个废品收购网站推荐一家美食网站,这会让人相信其可靠度吗?
所以根据以上逻辑,现在要做外链的话,最好是符合以下条件的外链:
- 比自身网站权重更高的网站/网页外链
- 和自身网站属于相同行业或相关行业的外链
- 外链中不要含有nofollow 标签,这样的外链对PageRank 权重没有任何帮助
小知识:页面URL的扩展名尽量使用常见的形式,例如:.html、.htm、.php、.aspx等,否则搜索引擎会误判该URL的内容类型。
SEO教程文章目录:
- 搜索引擎优化(SEO)完整教程 – 前言
- SEO教程第一篇:了解搜索引擎,及发展过程
- SEO教程第二篇:帮助搜索引擎找到网站/网页
- SEO教程第三篇:robots与SiteMap的作用
- SEO教程第四篇:网页体验对SEO的影响
- SEO教程第五篇:网页加载速度优化指南
- SEO教程第六篇:优质内容的标准
- SEO教程第七篇:搜索引擎优化的一些技巧
- SEO教程第八篇:搜索引擎的一些独特癖好
- SEO教程第九篇:未来趋势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转载请注明来源。
如有侵权,请联系 wper_net@163.com 删除。
评论功能已经关闭!